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和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在英语教学以及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如何通过有效教学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他们的语言鉴赏和运用能力是值得我们每个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
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英语阅读指导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挖掘文本内涵。
一、关注解读文本标题
带领学生解读文本的标题,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跳出文本,从更全面的角度来挖掘文本内涵,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我们的初中牛津英语教材(上海版)中就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标题。
以牛津教材8A Module 3 Science Fiction, Unit 6 Nobody Wins I, More practice Aliens land on our earth为例。通过阅读标题:Aliens land on our earth,学生们大致可以猜测出本文一定是关于外星人降落到我们地球上的故事。文本的前半部分的确与学生预测的一样,讲述了Tina和Tom在他们的星球上遇到了外星人。但是随着故事的展开,学生们发现Tina和Tom眼中的外星人的外貌即 “has hair”, “round head”, “no feather”以及writing on the spaceship---EARTH”和自己对于外星人的评价标准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明显,揭示了主人公Tina和Tom的真实身份。其实他们所遇到的长着头发,圆圆脑袋,穿着银色太空服的“外星人”是我们地球人。因此标题 “Aliens land on our earth”中的 “aliens”其实是我们地球人,而 “our earth”其实是Tina和Tom的星球。通过标题的解读,学生明白了To the men on the Earth, people from other planets are aliens. To the people from other planets, the men from the Earth are aliens as well. 标题是文章的门面和灵魂。带领学生解读好标题能够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聚焦文本特征特点
文本特征包括文本呈现时所用的篇章标题、副标题、插图、图表、数字等显性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特征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和意图。文本特点包括文本的题材、体裁、语言、结构、文化等诸多与文本内容有关的因素。教师把握住这些文本的特点有利于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和运用所学。
(一)聚焦文本特征
牛津教材(上海版)8A Unit 5听力部分有一篇文章: Dr Sun Yat-sen’s Mausoleum。原听力文本在介绍中山陵的同时还对紫金山作了介绍。为了使主题更加突出,内容更加丰富,我删去了原文对紫金山的介绍,增加了一些关于中山陵始建时间、竣工时间、台阶数等的信息。另外,我补充了一段介绍孙中山生平事迹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山陵及孙中山。
从文本的特征来看,本文的标题为Dr Sun Yat-sen’s Mausoleum。从标题中学生很快就可以捕捉到文本的主题。另外,教材文本中的孙中山头像及中山陵外观的插图帮助学生进入文本主题,激活背景知识,也激发了学生想要了解更多信息的兴趣。从文本的语言来看,无论是介绍中山陵这一建筑还是孙中山这一人物,都出现了大量的数字和年份。中山陵第一部分主要通过数字从不同角度来介绍它的占地面积、修缮费用、游客数量等。第二部分也是通过数字展示人民政府对中山陵的重视和保护。介绍孙中山的第一部分通过时间顺序简单介绍他的人生经历,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他为创建新中国的奋斗历程。文本中的数字是事实的载体,同样也蕴藏着文化的内涵,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有意地引导学生关注数字,即把抽象的数字演绎成具体的完整的信息,并在研究分析数字的同时,挖掘数字背后的内涵。
(二)聚焦文本特点
牛津教材(上海版)9B Module 2 Recreation and entertainment, Unit 5 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本文主要讲述了故事主人公Tom如何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给小伙伴们下了一个“圈套”,让他们都心甘情愿争相用自己的宝贝来和Tom交换漆篱笆的机会。最终Tom不仅不费任何力气地完成了Polly婶婶交待的任务,受到了婶婶的表扬和奖励,还得到了一堆来自小伙伴们的宝贝。
文本中有大量对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这些描写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耐人寻味。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让学生划下描写人物动作和语言的句子,让学生体验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变化。如一开始小伙伴Ben见到Tom冷嘲热讽的态度 “Do you want to go swimming? But I guess you can’t. You have to stay and work, don’t you?”。然后自己的好奇心被Tom说的话和做的事所激发, “Will you let me do some painting?”,到最后正中Tom下怀,开始央求着想要刷一次篱笆, “Oh, please. I’ll be really careful. Just let me try. I’ll give you half of my apple. I’ll give you all of it.”而此时的Tom却是 “has worry in his face but joy in his heart”。
这么精彩的描写,将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毫无痕迹地表露了出来。这些细节都需要教师带着学生细细品味和感受,亲身体验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进一步感悟文本内涵。
三、体会文本弦外之音
文章是体现作者思想和智慧的载体和媒介。读者通过阅读文字与作者产生共鸣。但有时,作者会故意在文章中预留空白,这些空白是作者不可点破的韵外之意,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因此如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空白之处,反复咀嚼,细细品析,为这些韵外之意、弦外之音适当补白,就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从而领略文本空白处的风景。
四、活用教材表演空间
教师们如果细心留意,其实我们牛津英语教材中有许多适合学生表演的课文。教师既可以选择让学生声情并茂地分角色朗读表演,也可以将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用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来诠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牛津教材(上海版)8A Unit 6、7 Nobody Wins是一篇science fiction。故事分为上、下两部分。第六单元为Caught by Gork,第七单元为Escaping from Gork。故事上半部分主要讲述了由Captain King船长所带领的一批宇航员被迫降落在一个未知的星球上,被一个巨大的独眼怪兽所捕获并被收走了所有的武器。而故事的下半部分则精彩描述了Captain King是如何用自己的沉着、镇定和智慧带领大家逃出怪兽的魔爪的。
两篇故事对事物的描述性语言相当丰富,而且出现了相当多的人物对话。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都将他们的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和描写人物的动作,感受故事中人物说话时的心情。在讨论并帮助学生一起分析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之后,让学生四人一组分角色进行朗读体验。朗读过程中,全班同学都很投入很专注,孩子们用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物的性格演绎得相当逼真。由此可见,活用教材表演空间不仅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了乐趣和审美体验,还丰富活跃了课堂,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可谓一举多得。
五、落实教材语用功能
牛津教材(上海版)9A Module 2 Computers VS humans, Unit 5 More practice: How to improve your memory一文是对主阅读课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该篇文本是一篇科普文,主要围绕采用各种不同的记忆方法和保持健康两方面来介绍如何提高记忆力。
该文本从显性层面上来说,作者在文章中介绍了各种可以提高记忆力的方法;但是从隐性层面上来说,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在读了该篇文章之后,能够结合自身实际,除了选用恰当的方法来提高改善记忆力,还要注重自身的身心健康来确保良好的记忆力。本文的隐性内容正是作者人文精神之所在,结晶之所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所想、所感融于生活。学生们会发现其实英语学习与他们的生活是如此的贴近,最终实现英语学习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阅读不是文本的复制,每一篇文本都是作者思想和智慧的载体。如何引领学生透过冷冰冰的文字慢慢走近作者的灵魂深处,这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努力为之奋斗。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信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育秀实验学校 图书馆 计沁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