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展现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风貌,反映了人民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书中描写了高尔基悲惨的童年,他从小父母双亡,由外祖父和外祖母抚养长大,由于家境贫苦,不得不外出打工,自食其力。他曾在鞋店当过学徒工,当过绘图师的徒弟,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还当过圣像作坊徒工,由于他非常贫困又很年幼,因此很多人都欺负他,嘲笑他,就连亲戚家的两个主人也变着法的捉弄他。他整天生活在那些低俗、爱吵架、见识浅陋的小市民周围,他非常厌恶身边的丑陋与粗俗,向往着一种纯洁美好的生活。而读书使他找到了快乐、安慰。虽然条件艰苦,但高尔基久久不能忘记读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他什么书都读,只要有机会接触书籍,他就不放过,读到好的书籍,他就反复阅读,有好的词句他还抄写下来,这些成了他最珍贵的手抄本。书中的世界给了他另一片广阔的天地,书也是他贫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了,所以他最后走上了求学的道路。
高尔基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都时刻手不释卷,而我们时时刻刻想着玩。他是在一个相互仇恨的家庭里饱受煎熬,而我们是幸福地生活在父母的关怀和鼓励下,享受童年的美好。十几岁的我们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学习,他却在社会的逆境中生活,但他仍然时刻手不释卷。他在困境中不向困难低头,相比之下,难道我们不应该为此而深感惭愧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高尔基那种不屈不挠的崇高精神吗?
如今,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的依赖思想越来越严重,因此而侥幸自己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至今,我们不能因为有美好幸福的生活而暗暗侥幸,我们不能因此而懦弱无能。
这本书让我目睹了旧时期、旧社会人与人的不平等和当时沙皇的暴政,而我们现在生活在新社会里,人人平等,大家和睦相处,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地更加和谐美好!
指导老师 王东华
阳光外国语学校 图书馆钱顺妹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