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荐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虫荐读 > 正文
《小针鼹的歌》阅读推荐
发布日期:2025-10-17    作者:南桥中学 吴海燕   点击率:

一、书虫(推荐人)介绍

上海市奉贤中学附属南桥中学图书管理员。教育格言: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二、图书信息

1. 推荐读物封面图片


      2. 推荐读物信息表

书名

《小针鼹的歌》

作者

维克康利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版次

20232

ISBN

9787558908514

推荐阅读对象

成人、青少年

阅读来源

√选

学校藏书(√      自购书籍()        公共图书馆借阅(   

超星电子书(     中文在线电子书(    其他 . 备注(       

      三、荐读正文

小针鼹的坚韧人生

——《小针鼹的歌》荐读

在澳大利亚广袤的红土与桉树林中,生活着一种神秘而古老的生物——小针鼹。它们形似刺猬却产卵哺乳,像是进化论中走错的棋子,却又顽强地存活了两千多万年。它们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却始终保持着低调的模样,在泥土里刨食,在草丛里安家,不与其他动物争抢,也不向自然索取过多。

第一次翻开《小针鼹的歌》,便被封面上那只蜷缩在桉树根旁的小针鼹吸引——灰棕色的绒毛裹着细密的尖刺,鼻尖轻轻蹭着湿润的泥土,像把整个春天都揣进了怀里。

小针鼹从不鸣叫,终生沉默。它们的生存不依赖声音的穿透力,而依靠对环境的极致适应。故事里的小针鼹刚从蛋里孵出来时,只有花生那么大,浑身光秃秃的,眼睛也睁不开。妈妈把它放进温暖的育儿袋,用乳汁一点点把它喂大。等它长出柔软的刺,学会用鼻尖拱开泥土寻找白蚁时,妈妈便开始教它生存的本领:如何避开红头苍蝇的叮咬,如何在干旱的季节找到深藏地下的虫子,如何在黑夜里循着星星的方向回家。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在作者的笔下却充满了诗意。

作者用细腻如针的文字,将澳大利亚草原上的小生命写得活灵活现,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复杂的情节,却让每一个读过的人,都忍不住放慢脚步,想去听听泥土里藏着的歌声。

小针鼹邀请我们超越人类语言的局限,去聆听那些无声之歌,去理解那些不言的智慧。小针鼹不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也不会像人类一样给它讲睡前故事,但它们之间的默契,藏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里:妈妈用鼻子轻轻推它,是让它跟上脚步;妈妈趴在地上不动,是提醒它有危险;就连妈妈离开前,在它身上蹭下的一撮绒毛,都成了小针鼹在黑夜里寻找方向的“护身符”。生命最深刻的歌往往以沉默谱写。

小针鼹的沉默不是软弱无能,而是自信与自足,是一种力量的表现。

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却让成年人读懂了“回归”——回归泥土,回归本真,回归对每一个小生命的尊重。诚如作者所写:“小针鼹的歌,不是唱给天空听的,是唱给泥土听的,是唱给每一只和它一样,在草原上努力活着的小生命听的。”

小针鼹不是什么伟大的“英雄”,它也会因为找不到食物而发愁,会因为下雨弄湿了绒毛而难过,会因为看到同伴被汽车轧死而躲在树洞里偷偷掉眼泪。但它从未放弃过生存:干旱时,它能挖三尺深的洞寻找水源;冬天里,它会蜷缩在桉树根下,用绒毛裹紧自己,等待阳光升起;就算被野狗追赶,它也会拼尽全力,钻进石缝里,直到危险过去。

读完这本书时,我仿佛听见泥土里传来细碎的“沙沙”声——那可能是蚯蚓在松土,是蚂蚁在搬家,或许,还有可能是一只小小的针鼹,正用鼻尖拱开泥土,唱着属于它的歌。

让小针鼹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腾——不张扬却坚韧,不喧嚣却智慧,不鸣叫却唱响最动人的生命之歌。在它的沉默中,我们或许可以懂得,生命的意义,从来不是活得多“耀眼”,而是活得“认真”——像小针鼹一样,认真地找每一只白蚁,认真地躲每一场风雨,认真地把妈妈的爱,藏在每一根竖起的刺里。那无声之歌,恰是最震耳欲聋的生命礼赞。


南桥中学 图书馆 吴海燕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