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本书时,随着时阅读的时长,有深思但也有不解,不经意间又回忆起故事的一开始:有一天苏菲放学回家,发现信箱里面有三封信,三封信里面方便写的这三句话,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请将这封信转交给席徳。由此苏菲的故事随着这这这三封信的开始,哲学的世界也在她的面前如魔法般展开。
苏菲虽然是偶然间接触到哲学,但在书中我能感到孩子有时更能理解哲学。随着一封封信的拆开,课程的深入,苏菲常常在自我思考,有时也在父母面前表露,但终究也只是被做孩童时期的胡思乱想来对待,未曾想过一个孩子已经在思考世界之智慧,感受这个更深的世界。
“成为哲学学家只有一个条件:永远对这个世界葆有好奇心。”曾经何时,但我们慢慢长大,对知识的追求只为了眼前的学科应考,对其他事情的探究通通归为,“反正我们又不考:”一类,弃置一旁,过于实用主义,淡忘理想与浪漫,我们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将无法领领悟席徳眼中的星空是怎样的,无法静下心来像海明威那样“凝视火光””剥橘子皮”。
苏菲的世界作为一本哲学启蒙书,几乎把西方哲学讲了个遍。从久远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期的希腊哲学,讲到伊壁鸠鲁学派,再到后来的神秘主义中世纪时期哲学的和神学密切相关,圣多玛斯等历史人物依次登场后,然后历史车轮一转,文艺复兴,牛顿和伽利略的发现打开唯物的大门,巴洛克时期的新旧冲突更加明显,然后笛卡尔踏上追寻智慧构建自己世界的理论的旅途,而斯宾罗莎紧随其后,创造永恒……
从书中再一次感到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乃哲学的基本规律。一次次哲学的世界被颠覆,一次次新的哲学派别兴起,就如同时间不曾停止过那般。
合上书本,静静思考,这一部漫长的哲学史,教会了我太多。哲学是一片瑰丽而又深不可测的森林,这片森林里静谧的隐藏着真实的自我和世界的真相。最后,这本书也同样能为你的人生带来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