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追求幸福的课堂
发布日期:2024-01-17    作者:惠敏学校 吴艺   点击率:

【摘要】教师的成长必须根植于课堂。在一个教师教学生涯中,不知要站上多少次讲台,和孩子们一起追求幸福的课堂。从家常课到公开课,乃至在市级层面展示,那是一个教师最为光荣和幸福的时刻。笔者是一位刚满3年的职初教师,非常有幸荣登了这样的舞台,本应是收获成果和幸福的时刻,却是乐不起来。于是,以“一节‘满意公开课’的不满意” “一次公开后的‘不公开’教学实践”“一次掌声背后‘给自己的鼓掌’”,从课堂开始:热爱课堂,研究课堂,并从课堂中获得享受,在课堂中获得幸福。

【关键字】特殊教育;生活适应;课堂展示;幸福课堂

教师靠课堂立身,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的土壤。教师的成长必须根植于课堂。有位专家说:教师上课的感觉,大概有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自己痛苦,学生痛苦,学生比自己还痛苦;

第二种境界,偶尔给学生一点快乐,偶尔自己有一点陶醉;

第三种境界,常常给学生带来快乐,也常常给自己带来快乐;

第四种境界,一进课堂就陶醉,一进课堂就幸福,自己幸福,学生也幸福,自己比学生还幸福。

每位教师都渴望达到第三和第四种境界,努力去编织这两种幸福的课堂,从课堂中获得享受,在课堂中获得幸福。确实,在一个教师教学生涯中,不知要站上多少次讲台,和孩子们一起追求幸福的课堂;又有不少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磨砺中,不断地走向更高层次的课堂展示:校级研讨课、区级公开课、市级展示课,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却是一个追求幸福的过程。

2022年9月,入职仅3年的我,也幸运地获得了在市级教研层面课堂展示的机会,就此开启追求幸福课堂的征程。

一节“满意公开课”的不满意

2022年113日,对于我和学校来说是个值得关注的日子:“落实新课标,活用新教材——上海市培智学校新教材使用研讨活动”在奉贤区惠敏学校举行,而我,则代表学校展示了“生活适应课”——四年级《家人的工作》的第三课时教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凝聚了从校长到教研员、从教研组到同伴,乃至是退休老专家的智慧的一个团队,我们围绕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搜索资料、学习理论、借鉴经验、钻研教材、研磨教案、制作课件、试教锤炼、反复修改、上阵展示、反思总结……整整52天,我得到专家们的指导与帮助,领导们的期望和鼓励,同伴们的陪伴和交流,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最终,我们呈现了一节令大家大为赞赏和满意的课,专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此时,我应该是非常兴奋的。可那天我却乐不起来,总感觉这节令大家满意的课,是集大家智慧的教学设计的精美,而我只是一个展示教学设计的“表演者”。刚入职3年的我,就能如此幸运地获得市级公开课的机会,就能在举全校之力下打磨课堂进行市级展示。我感恩这样的平台,感谢这样的团队,便越发地遗憾自己却是没有尽到全力,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处理中留有很多遗憾,总感觉在上课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我想要的答案,没有充分展示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不时地打断孩子们那童真的想法,缺少那么一点和孩子们心与心的交流和感应,没有达到师生共同追求和体验的那种内心的快乐和幸福,这并不是我想要呈现的一节最好的课。

公开课《家人的工作》

一次公开后的“不公开”教学实践

一次次的磨课打磨不去我对教学的热情,我知道我就是爱“上课”,我就是能“上好课”,一次次磨课磨出的是我更为坚韧和执着的心。虽然每一次的课都会有遗憾,但对我而言,最为遗憾的是明明可以做到的却是“没有做到”。既然不满意,那要改进到满意为止。所以,在教研课正式展示后,我选择了默默地再一次进行教学实践。

遗憾一: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效果不佳与气氛不足

本节课的课堂讨论环节是“能为家人做什么”。 讨论主题是在感受到了家人工作辛苦后,与伙伴说一说自己能为家人做些什么?教学预设是:组员间结合自己能力情况,根据家人工作后劳累情况,提出各式各样的能为家人做的事情,比如捏肩、倒水、敷眼睛、扫地、拖地等。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讨论作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参与合作的意识。课堂讨论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而我在这节课上欠缺了对学生讨论的引导。特殊学生认知能力较弱,再缺少对于学生讨论时的引导,导致了讨论环节出现冷场,尤其是自闭症学生,他们更不愿和组员讨论,在回答问题时主要是能力较好的学生给出答案,且答案单一。

 改进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供讨论支持,重视讨论总结

 讨论环节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便是学生讨论的局限,回答的单一,缺乏个性化的、差异性的思维铺展。创新思维的乏缺,对于特殊学生而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我选择了根据学情,提供不同的讨论支架。对于认知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学生在家做家务或为家人做事的现实生活照片,请学生看图说说;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是在讨论时,进一步激活他们的思维发展,运用引导语,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能为家人做的事情;或是帮助学生回忆劳动技能学科近期所学的技能,是不是也能为家人做些事情;也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语言表达习惯,说一句或一段你想为家人说的话。讨论要有效果,不能缺少最后的总结,明确地对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予以针对性的评价,鼓励与指出问题相结合。不同的学习支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讨论的话题和真实情景,孩子们的思维就活起来了,课堂也就热闹了。

遗憾二:内容挖掘不够深入,停留在浅层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家人工作真辛苦。教学环节分为:环节一,复习家人的工作;环节二,保安工作真辛苦;环节三,家人工作真辛苦;环节四,关心家人;环节五,进行课堂总结。展示课教学设计为:根据班中一位学生父亲是保安的情况,结合校园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保安,通过观看保安工作的一天,对比学生与保安的一天,说出保安工作时会腿酸、出汗、又困又累。此外,还通过了播放学生体验保安岗位的视频,回忆久站后腿酸的经历,帮助学生感受保安工作的辛苦。了解保安工作的辛苦,是为之后学生体会家人工作的辛苦做好铺垫。学生们将所学的能观察他人工作辛苦点的能力在环节三中运用起来。但问题出现了,当学生体会自己家人工作的辛苦时,总局限于肢体上的劳累。教学设计初衷是为了便于特殊学生直观了解家人工作的辛苦,但在无形中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由于我对于教学内容的挖掘不够深入,停留在浅层次。

    改进二:根据学情,深入挖掘内容,在情感体验中提升认知

     如何才能让认知能力较弱的特殊学生感受到家人工作的辛苦?如果不停留于工作带来的肢体的劳累,学生如何真切感受到家人工作的辛苦呢?除了保留肢体上劳累的辛苦教学设计,在改进环节中,我增加了可观察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后的疲态去帮助学生体会家人工作很辛苦,掌握教学重点。我们班小黄学生,他父亲的工作是环卫工人,气味难闻的垃圾站是这份工作的辛苦点之一。于是,在课前,我带孩子们去参观学校里的垃圾站,实地感受环卫工人在倾倒垃圾时所处的工作环境。参观时,孩子们会用手扇去气味,并感叹垃圾好臭。此外,我提前收集了几袋食堂的湿垃圾,请孩子们将垃圾倒入湿垃圾桶中,在倒垃圾时,孩子们也会感慨垃圾又臭又重。在课中,我播放了学生参观垃圾站,体验环卫工人工作的视频。孩子们纷纷回忆起了垃圾站环境的臭味。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说出了环卫工人工作环境的恶劣,意识到了家人辛苦工作是为了给自己更好的生活,以往嘻嘻哈哈的小黄,脸上出现了心疼爸爸的表情,她不断地感慨爸爸工作的辛苦;我们班小吴学生的妈妈是护士,需要经常加夜班,在疫情期间更是冲在第一线。我提前向小吴妈妈收集了工作时的视频,黑夜中妈妈要离开被窝赶往医院去加班,而小吴还在温暖的被窝中睡觉。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镜,长时间工作后,脱下防护服和防护镜,脸上留下的都是口罩的印迹、身上都是长时间闷出的汗水。在直观的视频展示下,在声情并茂的故事讲解中,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家人工作的辛苦,更是对家人的工作感到自豪。

这一次的再试课,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家人工作辛苦的真正体会,起初因我对学生不够自信,反而局限了自己和学生的思维,造成了内容挖掘不够深入。课上,教师要为班中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提供适合的养分,能获取合适养分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如此幸福。这样的课堂才会幸福,学生幸福,我更幸福,这就是所要追求的幸福的课堂。

   

与学生的互动

一次掌声背后“给自己的鼓掌”

2022年1125日,惠敏学校举办了主题为“我的新课堂”职初教师演讲比赛。我演讲的主题为《新课堂与新成长》,讲述的便是这次准备市级教研课的故事。演讲完毕,在场的评委和老师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我的新课堂”演讲

“人生的高度不在于你成为什么,而在于你心底的幸福。”在我校市教研课准备组齐心协力共同筹备的52天里,在正式课展示后再次实践的14天里,我收获了作为教师最好的幸福,这份心底的幸福源于全校团结合作的温暖、教学能力打磨中的成长以及学生幸福、教师比学生还幸福的课堂感觉,这就是追求幸福课堂征程的意义。

我在内心也给自己鼓掌!这份掌声我将永远铭记于心,从课堂开始:热爱课堂,研究课堂,并从课堂中获得享受,在课堂中获得幸福。我愿做这样的教师。

奉贤区惠敏学校 图书馆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