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有趣的作业
发布日期:2024-12-31    作者:惠敏学校 沈佩   点击率:

一、懵懵懂懂上了阵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特殊教育方向)的我,一工作就进入惠敏学校担任心理老师,从事特殊学生的心理教育与辅导工作,可谓是专业十分对口。在工作第七年的时候,学校决定安排我进入区特教指导中心担任巡回指导教师(兼职),主要负责义务教育阶段的巡回指导,同时兼顾融合教育学生心理问题的指导。此时的我对于巡回指导工作还是懵懵懂懂。当特殊教育遇上融合教育,会碰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二、随班就读学生作业怎么办?

“老师,我们的(随班就读)学生数学很差的,都五年级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还做不明白,你说让我们怎么设计分层作业,顶多让他们抄抄数字,我们也没办法啊!”在巡回指导时,不少随班就读任课教师向我集中反映了作业的问题。

随班就读学生的能力弱,学业水平远低于普通学生,对于课标配套的作业设计无法完成,厌学和放弃学习的情况突出,而任课教师不知道该怎么“量身”去进行作业设计。

作为“新上阵”的巡回指导教师,虽然我熟知特殊教育的课程标准和作业设计,但是对于随班就读的课程标准一点也不了解,随班就读学生的作业应该怎么办?

三、随班就读学生作业怎么来?

随班就读学生的作业既要基于普通教育课程标准,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我该怎么办?

(一)文献学习了解随班就读学生作业设计要点

为了更加了解融合教育作业设计,我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随着融合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学生障碍类型多样、障碍程度不一,适应能力弱,学业水平远低于普通学生,难以用普通教育的测评方法了解其身心特点和进展情况[1]。要提高随班就读儿童的课堂学习质量,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必须从课堂教学改进的“四环”对策,其中作业环为调节适宜的梯度入手,使其按自己的方式健康成长[2]。作业设计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有计划、有层次地对作业题目进行编制与选择.教师应对作业的展现形式进行积极探索,确保作业设计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开放性与趣味性[3]。按照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情况,随班就读学生的作业设计应该按照层次性、个性化、趣味性、选择性、操作性五个原则进行设计。

(二)基于随班就读学生学业评价进行作业设计

我找到了指导中心负责人胡老师,将我遇到的困惑与她交流。胡老师告诉我,随班就读学生的作业设计要基于随班就读学生学业评价的结果。她还告诉了我一个好消息:区特教指导中心联合区教育学院将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杨福义教授、马红英副教授分别对《随班就读学生数学学业评价指导手册》和《随班就读学生语文学业评价指导手册》进行解读和操作指导。

在培训中,杨福义和马红英以评价指导手册主要编者的角度详细向我们介绍了手册编撰的背景和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多种评价实施形式,为我们使用评价指导手册指明了可操作的路径。

通过集中培训,我明白了如何科学评价确定随班就读学生学科学习情况,这真是“一石二鸟”,既可以了解随班就读学科要求,又能评估学生的现有水平,对于作业设计的工作大有裨益。

(三)普特合作为随班就读学生量身设计作业

恰逢契机,我有了在四团小学开展“作业设计”片区巡回指导的想法,想要做一个作业设计的展示。为了加强普特合作,我积极联络四团小学的相关教师,指导教师科学开展随班就读学生语文、数学学业评价,并实时跟进了解评估情况。在完成随班就读学生语文、数学学业评价后,我们根据评估结果和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进行随班就读学生的作业设计,在设计中我们认为作业不应该局限于写写算算,枯燥地重复,而应该灵活运用作业的趣味性、创新性、开放性、操作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能力。在与任课教师的合作下,我们为四团小学学生设计了个性化、趣味语文和数学的作业,图文并茂,还包含了注意力训练等内容。

通过文献学习、集中培训、同伴交流和普特合作,我对普通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课程标准有了了解,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作业设计有了思考。任课老师反馈这样的作业富有操作性和趣味性,学生乐于参与完成作业,完成学习任务。听到这样的反馈,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从懵懂到入行,一转眼我对巡回指导工作越来越熟悉了,慢慢开始学会根据随班就读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开发出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更好地促进融合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芳. 区域随班就读学生三级诊评体系的构建[J]. 现代特殊教育,2021(19):18-20.

[2] 王凌晨. 让搁浅之舟重新启航——浅谈轻度智障儿童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基础教育论坛,2018(15):57-61.

[3]徐进. 小学数学低年级阶段作业设计原则与方法浅谈[J]. 考试周刊,2020(8):101-102.


惠敏学校 图书馆 张林钦 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