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尊重学生实际,优化学生作业
发布日期:2021-09-30    作者:塘外小学 徐红   点击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说学生是作业的主体,因此作业的设计与指导应该围绕学生具体的、个性的学习活动展开,而不应是整齐划一的。作业的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特点,再结合最近的双减政策的实施,作业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关键。一般来说作业的有效性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点,将作业进行最优化设计,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及素养。

数学教学有效性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有效性上,它同时体现在作业的有效性上。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知识点及提升掌握知识点过程中的能力,目前区教研中心鼓励每个教师讨论设计配套的作业练习。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怎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精简有效的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很多老师对此还是很多疑问。就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探究意识的题目,学生仍然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式的作业模式中,这些以计算应用为主的习题,量大又缺乏开放性,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有的应用题甚至就是机械地辨别、模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缺少情趣的作业形式在助长学生厌烦情绪的同时也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极为不利。因此如何优化配套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学习数学做到更好的有效衔接,是塘外小学全体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我们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是农村小学学生在面对大量的计算题以及文字类、理解类的题型时会产生畏惧抵触心理,甚至有同学直接放弃此类习题,以至于我校老师经常为此焦头烂额,苦于没有良策。对此现象,我们的教师开始思考怎样能够设计出适合我们学生的、相对而言精简、有效的数学练习。我们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反思,同时结合国内外理论基础,对大家群策群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并进行实践操作,希望能实现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完善我们的校本习题研究工作。                                                    

如何激发学生热爱数学,掌握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就有必要对学生所做所练进行筛选,创新小学数学有效作业的形式,按照学生智力和学习水平进行分层作业设计,同时总结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数学解决问题型作业形式。有效的作业我觉得应该符合以下几点:

一、尊重差异、分层练习

老师们在布置作业时通常都有一个烦恼,那就是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差别太大了。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差异大而导致的。有时候一项作业布置下去,部分同学10分钟就完成了,但有的同学才刚开始书写。如果在课堂上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结果就是课堂纪律不好维持,久而久之课堂纪律松散,形成不了良好的班风学风。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要有分层练习(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比如在教《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课时,我的课堂练习就有基础型的简便运算(例:0.25×9.3×0.4)、判断(例:2.4×1.25=0.8×1.25×0.3);基础知识巩固后抛出一题多法的提高题(例:1.25×9.2+  )×(   )),让学生发散思维,尝试多种可能性。最后在提高题的基础上加个条件形成拓展题(例:1.25×9.2+  )×(   =100)。这些题,每个同学根据自身情况来完成,这样的作业既让所有学生达到了最低的课标要求,又因材施教,避免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二、少量精简,举一反三

很多同学队对作业不感兴趣不愿意写的原因是觉得作业枯燥无味,无非就是大量的计算和文字类型的题。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克服随意性,要从尽可能减少作业量的角度出发,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轴详的考虑。避免做一些雷同练习让学生徒增负担。例如竖式计算(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我出了714÷7=  840÷4=  243÷3=  165÷9= 。这四题竖式包括了商中间有零,商末尾有零,百位不够除,有余数的除法这些类型。这4题会做了,只要会做就证明一个单元的知识基本掌握了。如果还有错误就再分析原因,针对原因做相关练习,不必在撒网式的大量习题巩固,。总之,作业的设计要科学精简,努力做到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三、新奇有趣,引发互动

一直在说现在的学生接触知识的途径多,知识面广。那么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结合现在的发展趋势,作业不一定要写在本子上,也可以是一次游戏的体验,一份调查的延伸。比如说,我们三年级《年、月、日》一课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为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出生日期制成谜语,(例:我的爸爸出生于32年前的国庆节的前2天;我的生日是9年前第一个季度小月的第一天等等)然后第二天到校交流互动。这样一来,很多同学原本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这个作业就为孩子和父母之间搭了一座交流的桥梁。而学生在课堂上猜谜语的同时也复习巩固了课堂知识,对于此类作业学生积极性高,参与率也高,一举数得。

总之,我们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将科学、精炼、有趣的作业贯穿于每堂课,每一天,努力将“枯燥”的作业变成“有趣”的作业,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


塘外小学 图书彭兰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