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引发思考,是学习成功的良方
发布日期:2017-12-20    作者:奉贤区古华小学 张英   点击率: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提到:“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这样,他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学习起来就会越容易,他的思考力就会越强,这样他就会有能力去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一个良性地“知识增长”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用“词”作为例子给我们阐述了他的作法,简而言之,就是在低年级要让学过的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发生联系,要让词成为表达他们思想、促进他们思考的一种工具,这样,原先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词”就不是一个个纯粹的符号,而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小精灵”,他们是在用词进行思考,从而有了自己的思想。

因此,我觉得思考,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他们积极学习、奋发上进的一种源动力,是学习成功的良方。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就是思考的重要性。事实证明要搞好教学,就必须善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认真研读了100条建议后,结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引发学生思考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

(一)激疑促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处处根据学生的疑点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在学生容易忽视或容易搞错的地方激疑,以引发思考。要善于顺着文章的意思、语法的构成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以引发思考。要善于设一些争辩的情景,激起疑难,引发思考。

(二)设问引思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提问是发展学生的思考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果教师对英语课文能巧妙地设置提问,学生就会对课文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和阅读。

(三)充分预习,铺设思考的平台

我常常碰到一些课堂不思考的学生,追溯其缘由,主要在于课前没有做到充分预习。自信是成功之母。一个没有预习的孩子哪来那么多学习的自信?

在设计课程时,最重要的是要时刻记住:“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只有当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试想一下,一个没有预习课文的孩子,在学习新知时,储存在他们大脑深处的要学习的文本的内容是那样地少之又少。如果这时候,你叫他思考文本中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可想而知,那要付出多几倍的课堂等待的时间呀!在我们的课堂上,不可能为了照顾就那么几个“懒惰“的孩子,而视一大部分的学生于不顾。我们要做的只能是牺牲少数。长期以往,这一少数就成了真正的牺牲品了。因此,为了让思考”有话可讲”,又具意义,学生非预习不可。有了预习的铺垫,思考就有了一定的平台。

(四)用真诚促进心理认同。

学生对于老师的教育,只有从心底里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也就是说只有取得了心理认同,才能接受并改正。依据心理学原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应遵循“真诚”的信条。因此,要用真诚换得与学生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产生心理认同,从而自觉迷途知返、改过自新。


奉贤区古华小学图书馆    仇艳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