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识字阅读教学趣味化 作文教学多元化
发布日期:2018-09-14    作者:上海奉贤区星光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 高春光   点击率:
 

2018年星光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的主题是“识字阅读教学趣味化  作文教学多元化”。为什么孩子们上网玩游戏时不觉得累,忘了吃饭和睡觉?一说学习作业背书就头疼;为什么有的人打麻将不会累,废寝忘食,一提起工作就厌烦;为什么大家看连续剧不觉得累,一上班就累?因为对它产生了兴趣,入迷了。所以要想孩子想着学习,快乐学习,就要培养它对学习的兴趣。

一 拼音教学 二年级的语文偏重于识字教学,区教研员说,上海的大部分老师以前教学一篇课文一课时,现在面对人教版统编教材每课需要两个课时,还就那么几个字,怎么教?拼音教学是不是教会学生发音就行了,口型的变化要不要?识字教学是不是会认识字就行了?怎么去认识这个字?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不但要学习表层的知识,还要学习隐形的知识。

比如。以编写儿歌的方式学习拼音,让拼音教学趣味化。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衣服衣服iii,小屋小屋uuu,  u加两点vvv, 剥玉米听广播,推着小车上了坡,黑呼隆洞摸着走,寺庙拜见弥勒佛。(b\p\m\f.这样趣味化了,孩子愿意学,学得快,记得牢。骑着毛驴得得得,毛驴说话特特特-----

二 识字教学 有时一课就几个字,还要上两个课时,把这几个字教会,确实要变换花样。比如:“人”字的教学,首先讲一讲什么是人,有哪些特点?和动物有什么区别?然后出示人字的甲骨文,认识象形文字的变化和发展;最后讲人字隐含的意思,就是一撇一捺,代表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一个人离不开群体生活。同时也代表一个家庭,一撇代表男人耕田主外,一捺代表女人缝衣服做饭主内,所以内外协调,才组成人字。

再如:”尖“字教学,先说一说哪些物品带尖。针头、小草、树枝、剪刀----再出示图片:如刚出土的小草、高山。最后说说尖的组成结构,上下结构 “小大尖”,小草根深所以下面大,高山根深宽阔,所以下面大,如果反过来,叫根基不牢,会倒下的。联想到隐含的东西,如爸爸妈妈从小读书学习,大学毕业出来工作,学习就是根基大字,毕业后工作就是小字。我们现在正是打好根基的时候,经过将近二十年的读书,毕业后才会锋芒初露。

还有些字可以以猜字谜的方式教学:如,一个人不是“个”字(大),二人不是天(夫),加减乘除少一点(坟),十人不是木(什)------

三 阅读教学  读课文其实从一二年级就开始了,只不过要求的层次不同。一二年级学会表层的东西,三年级以上就开始学习深一层隐含的东西。阅读理解文章大致有以下方法:

1 从单纯的字词积累过渡到积极的语言运用。

2 句式的训练从单一的内容理解过渡到多元化的能力训练。

如低年级的连词成句:(下课  同学们     教室   走出     下课了,同学们走出教室。)学说一句话:(小猪学样----一个晴朗的早上,小猪吃着香蕉向前走去)

如比喻句的仿写:弯弯的月儿像小船。拟人句的仿写:花儿笑了,小鸟在唱歌。排比句的仿写:天上的白云千变万化,有时像羊群,有时像奔马,有时像骆驼,有时像老人-----

如特殊句式仿写句子:秋天到了,枫叶是那么红,红的那么鲜艳,火红火红的,远远看去,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仿写:下雪了,大地白茫茫的,白得那么耀眼,雪白雪白的,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3 注意文章中句子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并用(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排比中的排比,比喻。(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4  从底层的的理解训练转向高级思维。

如《乌鸦喝水》,学习了课文,我们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肯动脑筋,善动脑筋,才会取得成功。学习了《下猴子下山》,让我们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三心二意是不行的。高级思维训练:假如你是小猴子,你该怎么做?(我要只摘桃子或我拉一个小车,先掰玉米,再摘桃子,然后抱西瓜,都装车上,或者我带一把猎枪,一只猎犬追兔子)。这样就撞向了高级思维。

5 对文本的信息加工整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

如《快乐的杉树林》,《快乐的杉树林》是一篇优美的写景课文,它生动地记述了我家门前杉树林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我们在杉树林活动的情景,并写了杉树林给我们带来乐无穷的欢乐,抒发了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

如《桶马蜂窝》一文,捅了马蜂窝之后,“我”对马蜂新的看法是:马蜂不再只是一只令我好奇的小昆虫,而是会“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的英雄;马蜂虽然是一只小虫,但“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它能够视死如归,直至壮烈牺牲。“我”敬重它,也为自己的冒失行为而后悔、内疚,希望马蜂能重回家园,弥补自己的过失。

听了爷爷的话,“我”明白马蜂不是害虫,你不惹它,它也不会蜇你,但是一旦你毁了它的家,它会不惜生命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的。现在“我”毁了它们的生活,使它们成了一群无家可归的小生灵,所以“我”就有了一种沉重的“罪孽感”。

6 从教课文转向阅读,由精细的字词句段篇转向阅读策略的学习。

1)阅读文章,要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有总分总《快乐的杉树林》;《桂林山水》总分、分总的结构;有以时间变化为线索展开全文《观潮》;有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展开全文《雨中登泰山》;有以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展开全文《中彩那天》。

2)注意文章的关键句子。

总起句:总领全文,在某个段落中是概括整段文章的主旨。

中心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两者的位置不同,总起句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中心句可在开头也可在文中。

两者作用不同,总起句是对文章或段落内容的概括,中心句是对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概括。

如《快乐的杉树林》文章的总起句(我家门外有一片杉树林,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总结句(我家门外的杉树林给我金色的童年带来无穷的快乐。)

中心句\过渡句。在段的开头找。如《赵州桥》一课的第三自然段: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这段话的首句是该段的中心句。它不但是该段的中心句,而且还是上段和该段之间的过渡句,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个自然段已经说了赵州桥的坚固,这一自然段就要说赵州桥的美观了。

(3)句式的变化 

前因后果: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先师”。

倒装句:之所以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先师”。是因为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述句与反问句: 我们知道了----难道我们不知道吗?

(4)适当插入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拓展内容。

如《瑞恩的井了》讲到非洲儿童缺少药,在饥饿中等待死亡时,可以插入中国儿童在解放前也是这样的,像雷锋的故事,可以讲一下,让儿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和学习环境。

(4)改写、扩写、续写、读后感。

阅读教学中,可以适当拓展一些和内容相关联的小故事、传说,增强情感课堂的趣味性。

四 作文教学

课后作文教学显得苍白而无力,内容少,重在拓展教学。以前的作文题目单一、死板。现在改革开放了,作文题目也成开放型题目,比如:小时候,我真----------(括号里可填写“调皮、聪明、可爱、傻、天真、活泼、逗人、捣蛋-------”总会有一种对照自己的。)就像小麦、水稻一样,播下一颗种子,就有十几个麦穗、稻穗发出来,遍地开花-----

学生作文时存在四大苦恼:一苦心如枯井,没内容可写;二苦缺乏必要的写法指导,不知道怎么写;三苦束缚太多,不敢大胆有创意地写;四苦作文没有交流的渠道,没有动力写。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遵循作文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出消除学生四苦四招,有效地贯彻了新课标的作文理念,使不少学生享受到了写作的快乐。

“问渠那得清如许?”——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作文首先得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而眼下学生普遍感觉生活单调。

1. 深入生活体会情境,组织活动体验情境

2. 运用直观教具演示情境

3. 运用语言描绘情境

4. 要鼓励学生表现个性的思想

5. 要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的习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6.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附例文:

《亡羊补牢》续

大家都知道《亡羊补牢》的故事,话说一个牧羊人的羊圈有一个洞,邻居劝他补上,可他不听劝告,结果晚上羊丢了一只。第二天,邻居有劝他,赶快把洞补上,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结果,羊又丢了一只。第三天,他修好了羊圈,结果,羊再也没丢过。

   后来呢?大家就不知道了。其实,这个牧羊人就是我的邻居王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据邻居王爷爷讲,第二年春天,他祖上丢的两只羊又回来了。当时,它们不是被狼吃了,而是跟着两只公羊走了,走到遥远的没有人知道的深山老林里去了。一年后,两只母羊生下了许多小羊,母羊想家了,就带着孩子们回来了。

邻居都向牧羊人祝贺,可是牧羊人却高兴不起来,说这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大家都不明白。

不久,村里来了一伙土匪,为首的土匪说他家丢了一群羊,特别说两只公羊是他们喂养多年的羊种,结果一群羊又被强盗带走了。

邻居们都替他惋惜,可是他却毫不在意地说,这不一定是坏事。

一年后,边关外敌入侵,邻居们都在山坡牧羊,结果敌人见羊就抢,见人就杀,邻居们十有八九人财两空,死于非命。而这位牧羊人却在家里呼呼睡大觉,躲过了兵灾。

后来朝廷派兵赶走了敌人,清剿了土匪,羊又被官家送来了。牧羊人一家又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乌鸦喝水》续写

一只小乌鸦飞着飞着,口渴了,看到瓶子里有一点水,可是它怎么也喝不到,急得直掉眼泪。后来它开动脑筋,把小石子叼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位升高了,它终于河道水了。人们都夸小乌鸦是个爱动脑筋的聪明鸟。

过了很久很久,有一年,天下大旱,到处找不到水喝,于是来到一口废弃的水井边,心想,我以前利用叼石头的方法喝到了水,老办法还用,没错,于是开始往水井里叼石头,试图升高水位。

“唉呀妈呀,是谁这么缺德,到处乱扔石块呀,疼死我了。”正在井下石缝里喝水的小青蛙呱呱地叫了起来。

“是我呀,青蛙兄弟,我是小乌鸦,想把水位提升,喝到水,难道你没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我是爱动脑筋的可爱的小乌鸦。”乌鸦说。

小青蛙真诚地说:“听说过,那是瓶子里的水,这里是井水,更何况井水也快干了,你是升不上去水的。”

“这你就不懂了,难道你没听说过《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吗?”

“听说过,我还听过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故事咧,可是两者不可相提并论,现在是井里水也快干了,不可以在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了。”

“给你说也没用,真是井底之蛙,没见过大世面。”

青蛙气的呱呱大叫起来。

乌鸦依然坚信持之以恒的道理,一天过去了,乌鸦累的拉欧眼昏花,可是还没看到水的影子。第二天过去了,乌鸦又累又渴,晕了过去。

青蛙再也人不住这样折腾了,好新规劝导:“乌鸦啊,还是飞下来,到井里喝一口吧。”

乌鸦勉强支撑身子,连滚带爬飞落井下,只见井底的石缝里青蛙还给它剩下一点水,乌鸦喝饱了,就飞了上来。嘴里说:“怎么会这样?难道我错了吗?”

青蛙告诫说:“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不要墨守成规,要知道变通。”

乌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