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学习——生命飞翔的羽翼
发布日期:2019-12-03    作者:奉贤区古华小学 王卫芬老师   点击率:

 

什么是学习?

——有人认为学习是掌握知识,有人认为学习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还有人认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学习……而我认为学习应该既能贴近我们的生活,符合我们的能力水平,又能让我们从中感受快乐,有所收获。如果你在学习着,从中你会发现更多的意义……

在担任教师的二十个年头里,每天我都学习着。从学习怎样了解学生心理、怎样备课、如何上好课……到学习怎样进行有效教学、怎样学会反思、怎样做一个研究型教师……

校级培训、学习

对我来说,教书就是制造惊喜,就是制造令孩子难忘的经历。——“克拉克老师的‘真理’”

记得有一年的暑假里,校长组织我们全体教师观看了影片——《热血教师》,影片中主人公克拉克老师,他的爱心、正直、善良、热情让人感动,对于孩子的种种问题,他都能巧妙化解。正是他的爱心、耐心、恒心感染、征服了他的学生。从他身上使我学到了一位好教师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我们能像克拉克那样用无限的爱心和成百倍的耐心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如果我们能在老师、学生、家长之间构架起一座心灵桥,那我们的教育也会成功!

《给教师的建议》——古华小学每位教师都必读的书籍。

书中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每一条建议,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因为这助于我们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细细想一想、品一品,那些通俗而恳切的语言,真是人生的哲理,教育的智慧!

《现代教师自主发展导航》——每位青年教师值得一看的书籍。

书中针对新时期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就教师个体自主发展的引领路标、师德修养、专业学习、教育科研、教学修炼、学习指导、心理自助和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和分析讨论。书中提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爱生情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与学生一起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学民主、平易近人。同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错误,要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情、严而有恒。使我意识到:三尺讲台,人生大舞台,我们的大半辈子都是在这三尺讲台上渡过的,我们需认真经营,走出人生的精彩来。

区级培训、学习

学习理论书籍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但教育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研组长培训中,学习了解放路小学如何开展教研活动、和同行交流如何当好教研组长、也亲历了课堂解构的过程,让我逐步体会到教学和研究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只要持之以恒,便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在高研班培训中,褚继平局长的《我是怎样做教师的》,他结合自身的经历,深情并茂地讲解了怎样做好新时代的教师,使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责任;青浦区专家导师郑少鸣的《有效教学的认识与实践》,他剖析了当前教育背景下的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有效教学现已成为课堂教学的焦点,教学中要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交往的场所、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探究知识的场所、展现智慧的场所;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姚建强的《对加强作业设计和管理的思考》,阐述了“作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授予我们布置作业的方式:统一作业与个性化作业相结合,使我明确今后作业布置的方向:优化课堂练习,精简课后作业,重视课外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完善作业的评改,真正地实现“轻负优质”。而在听课、集体评课、备课、磨课、研究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中,同行之间都发表了自己对教学的不同观点,畅所欲言,互促互进,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聆听了华师大李政涛博士的《生命自觉、价值自觉和智慧自觉》、于漪老师《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校长的《教师文化自觉转型》等报告,使我深刻认识到:一辈子要有学生的心态,要不断和学生共同发展,并学会换位思考。在教育教学中要自我反思、自我更新、善于研究、自觉坚持,努力打造“激趣——互动——拓展”的课堂文化,逐步提高教育质量。

市级培训、学习

在与杨浦区的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的校际结对互动中,让我感受到“打一小”的老师们的热情待客、同事间的团结协作、协作中的友好竞争、坚实的教育教学能力……其中,在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上课”和“教研活动”这两个方面使我受益最深。

由于师资队伍有限,“打一小”的部分领导也担任着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中,在领导的带领下,教师们都轮流上好区、校的比武课、研讨课。因为校际结对的原因,每个星期三我们两校之间都会进行数学教学方面的研讨,他们不会因为我们的到来,而专门为我们上课,而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上随堂课。在他们的课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课“扎实”,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会为了赶教学进度而“走马观花”,也不会为达成密度而“侃侃而谈”。

记得曾听过“打一小”戴蒙老师执教的“笔算加法(进位)”一课,面临的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戴老师没有运用很“吸引”的课件,可整堂课学生却始终学得兴趣盎然,原因是戴老师整堂课采用的是“微笑”、“质疑”、“激励”的教学方法。从课的一开始戴老师就微笑着面对学生,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亲切感,排除胆怯心理;在探究笔算加法的过程中,又多次地使用“为什么”:25+38=63(竖式)“为什么十位上要进1?”6+27=87(竖式中62对齐)“为什么他会这样写?”“应该怎样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学生作出回答后,戴老师总是以激励的口气评价学生:“真棒!你真是太聪明了!”“你今天真勇敢!不过你的回答不正确,再动动脑筋。”……一堂课下来,虽然没有很多的练习,但学生对于笔算进位加法的方法却掌握得很牢固,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而在“打一小”数学组教研活动中,又使我看到了另一番场景。虽然数学组成员中有副校长、教导、普通教师,但在分析教材、集体备课、评课、围绕某一个问题探讨的那一刻,他们的身份只是某个班级的数学老师。曾多次参加过他们的教研活动,在教材分析时,他们会大胆地提出教材编排上的问题;在年级组的集体备课中,他们会从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出发,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教材的处理;在评课的过程中,他们不会因为你是领导故只谈优点,而保留自己的意见或不同的见解;在探讨问题时,他们又会因某一个共同点达成一致。

大家一起探索新课改,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形成浓烈的“面对面”互动交流的教学研氛围,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

成长靠实践去探索总结。我相信用执著的精神、无所畏惧的勇气来面对学习和生活,梦想终会实现,人生定会灿烂!

奉贤区古华小学  仇艳老师  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