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心得 > 正文
《慢思考》读书感悟
发布日期:2021-01-13    作者:汇贤中学•奉浦中学校区 七(8)班 卓晓程   点击率:

一、我们需要保持专注

目前这一个一心多用的时代里面,‌‌我们最需要保持的就是专注。‌‌专注力,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说,‌‌还是非常重要。‌‌因为人脑大概分三种,‌‌思考、反射、储存,它们是在不同的场合上相互配合运作的。它们当中都带有‌‌古典色彩,表现在‌‌‌‌这三个脑从头到尾的主要目的还是‌‌让人学会专注对待‌‌事情。‌‌所以可以说,‌‌专注就是人的本能,‌‌人在基因里面就刻写着,你必须要专注面对一切。‌‌以前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一半的‌‌成功‌‌都来自于人类的专注力。‌‌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至于将来可能很难说清。毕竟在现有的这种‌‌一心多用的‌‌情况下,‌‌人类是否能进化到‌真正实现‌‌一心多用、‌‌多任务并行,‌‌还是个‌‌未知数。至于,‌‌人类到底是否能够‌‌同时去操纵、去专注‌‌多项事情,‌‌还要等以后才能知道,‌‌但是目前,‌‌我们如果想要取得成功,‌‌我们必须专注。毕竟,‌‌人的‌‌基本‌‌关注点、‌‌核心点还是‌‌活在‌‌当下。‌‌

原文关于三个脑的阐述

人的大脑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反射脑、思考脑和存储脑。反射脑快而原始,它自发而无意识地处理问题。思考脑慢而成熟,它会消耗大量能量,而且很容易疲劳。还有时刻等待空闲的存储脑,它负责存储信息和激发创意。

存储脑一直处于激活状态,随时保持警觉,有时候这种状态被叫作“默认模式”。它永不休息,除非思考脑占据了大脑的所有处理能力。而等到思考脑进入惯常的休息和睡眠状态,存储脑就会抓紧机会,占据每一分空闲的处理能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大脑放空,没有任何特定任务需要处理的时候,存储脑才会进入最活跃的状态,所以研究者有时候会说它处理的是“消极任务”,以区别于处理“积极任务”的思考脑。思考脑是存储脑的唯一客户,如果客户出门了、睡着了或是休息去了,哪怕这段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存储脑也会火力全开,彻底激活。

对思考脑来说,唯一可行的多任务并行是在特定任务上与反射脑配合,将某些常规性任务交给反射脑自动处理,而思考脑则专注于有意识的思考。

发生的事件序列如下:情况出现→反射脑无意识的情绪反应→身体脑指挥身体行动→行为→评判→有意识的情绪

二、一心多用并不是好事情

‌‌目前我们一心多用的表征,‌‌主要包括就是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低水平压力‌‌还有睡眠不足。‌‌4个方面,‌‌也是我们当前存在的4个问题,‌‌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让我们去学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空间,保持我们的专注力。‌‌最近也听到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叫做要以目标为导向。‌‌个人认为,‌‌很多时候的目标是以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你只有向着问题的方向,‌‌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形成构建体系,‌‌‌‌才能‌‌把你想要表达的、‌‌想要‌‌形成的最终‌‌形式‌‌展现出来。‌‌‌‌所谓最后的目标‌‌,也只是来源于你这个问题本身,‌‌只不过你是以小放大‌‌的方式表述而已。‌‌

原文关于一心多用的阐述

摆脱一心多用的四办法:第一,彻底离线——抽出固定的不受打扰的时间,来完成专注的工作和对话。你可以忘了本书的所有建议,但是只要实施了这一条,就足以提升你的智力生产力。第二,批量处理,尽量减少切换次数。30分钟不受打扰地处理一个任务,效率比310分钟要高3倍。第三,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睡眠有益健康,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本书作者提醒我们,充足的睡眠会对智力生产力也会产生正面的影响。8个小时睡眠能够明显改善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忆力、学习并保存动作技能的能力,以及创造力。第四,科学应对负面压力。压力是一把双刃剑,短暂的压力能提升我们的表现,但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又会摧毁我们的智力生产力,所以保持平衡很重要。恢复压力平衡,最重要的手段是减轻负担、增加资源。我们拥有的最大资源是自己,因此最重要的是好好照顾自己,增加自己的耐压能力。基本态度的改变是所有改变的根基。如果一个人不改变基本态度,任何技巧都派不上用场,因为他自己根本就不会接受。

如果有人要求你去做某件事,你应该思考一下这件事需要花费你多少时间,然后订下规则:永远不要直接把任务放进“待办”列表,而应该立即检查日志,找出什么时候有时间,然后把这个任务填进去。如果暂时没有整块的时间,你应该拒绝这个任务,或者协调一下,推迟一些不重要的任务,或者将它交给别人去做。零敲碎打的工作方式不但会降低你的效率,而且很可能无法达成让各方满意的结果,受害最深的也是你自己。

要发挥大脑的最大潜能,最重要的办法是彻底离线——抽出固定的不受打扰的时间,来完成专注的工作和对话。

别忘了:每一次切换、每一次干扰都将损害你的产出,哪怕这些切换和干扰看似微不足道。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做:一次完成一个任务,或者相对完整的一部分,拒绝所有干扰;把同一主题的任务划到一个批次里,留出专门的时间来一并处理;把不相关的任务、邮件和琐事丢到一个批次里;准备好在家里处理的批次;在日程表上标注批量处理时间 划出专门的时间来完成批量处理,这非常重要,所以请把它标注在你的日程表上;每次批量处理结束后,好好休息一下。

三、万物互联,必有因果

‌‌万事万物都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所以,‌‌归因谬误是经常会发生的,‌‌我们总会以某几个因素,‌‌认为这是他成功或者失败的关键。已经多次强调,这‌‌是不对的,我们不能简单去认定。‌‌万事万物当中事事相扣,‌‌万物互联,‌‌谁也没办法‌‌最终去明确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成功与失败,‌‌或许‌‌有几个因素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否是决定性的,‌‌还有待考察,‌‌很进一步的‌‌研究‌‌。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悲观的认为,我们是否不需要努力了,毕竟找不到方向。也许,不知道方向,全面学习比只专注一个方面更有效果。

原文关于反思的阐述

不要太过信任反射脑,你必须开动思考脑,质疑反射脑提供的建议。速度是思考最大的敌人,因为如果时间过紧,你的反射脑就会取而代之。在判断一些与荒原上的情况完全不同的事情时,如果我们任由反射脑大显身手,那么就很可能得出完全错误的答案。

ABC分析”是最简单的,而且非常有效。这三个字母分别代表前因(Antecedent)、行为(Behavior)、后果(Consequence),有时候这三部分也被称为“诱因(Trigger)、行为/习惯(Behavior/Habit)、奖励(Reward)”。必须每天反思,因为反馈和行为离得越近,改变就来得越快。此外,当天反思让你有机会抢在坏习惯成型之前改掉它,这样会容易。

推荐老师:张叶子

奉浦中学 图书馆 洪梅华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