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心得 > 正文
春风化雨如德育,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读后感
发布日期:2021-09-13    作者:奉贤中学 季思韵   点击率:

教育魅力一般来讲是“教师在教育活动或和学生相处时,其学识、品格、能力、志趣等综合因素对学生认知、行为、追求等产生的积极影响,它是一种吸引人、感动人的力量。”这本书也从教育魅力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为我们做出了系统的呈现,读来受益匪浅。在我看来这些内容都聚焦到了两个问题: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教师?以及我们应该培养怎样的学生?

先来谈第一点,我最有感触的是教师教育魅力中的热忱力量。“热忱”在古希腊语中指的是“神在其中”,也就是一种永恒的追求所爱的神性。教育热忱意味着我们不仅会教书,还懂得育人;心中装着的不仅是学生脑袋里的知识,还有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困惑。有此热忱,我们就有力量摆脱填鸭式教书匠的束缚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成为被学生尊重和欣赏的对象。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师大座谈时提到,“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传播爱,用真情滋润学生的心田”,“亲其师、信其道”便是如此。

那么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我认为首当其中就是真实。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但就语文教学而言,假大空以及套题等现象在作文写作中依旧存在,一方面是由于生活素材贫瘠,另一方面也源于中考功利化的残余习惯。因此我常常会问学生,你真的认可这个观点吗?为什么你会这样想?当讲到《归园田居》里的“榆柳荫后檐”我会让学生看窗外,体会樱花树伴读的美感;当讲到《插秧歌》中劳动者艰辛劳作以致于无暇吃饭的对话,我会把食堂师傅搬饭后坐在楼梯上的画面描绘给学生。生活就是课堂,所谓的真实本质就是对生活细微的在乎与对他人的关怀。有了真,善与美自然接踵而来。

这只是我本人的小小实践,要做到真正的春风化雨实属不易。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在《知心才能教心》这篇文章中分享了她从教以来的教育智慧,她认为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白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尊重是爱的前提;其次我们要学会细致观察,才能对准教育的心弦、因材施教;最后教育也是关于包容的艺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到温暖、愿意对老师敞开心扉而不是毛骨悚然。但很多时候,我们会为了太想让学生成长,而提出与他们实际年龄不符合的要求,忘了我们自己会犯错会失败,孩子也会犯错失败。于漪老师把教育比作渡人,而每位老师其实就是一个观世音菩萨,我们在帮助学生成为灵魂丰盈、品格高尚之人时,我们也从学生身上汲取到了宝贵的人生财富。就拿运动会来说,我们班男生除了一项短跑拿了第四,其他项目几乎颗粒无收,虽然很遗憾,但我关注到了有孩子在自费买润喉糖给运动员,还有孩子写道因为新疆同胞的无私分享,虽然实心球没有扔出名次,但收获了友谊和能力。而这些珍贵的人性的光辉难道不值得赞美吗?因此,对于垂头丧气的孩子们,我没有一丝责备,反而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在周末总结里,体委写道“温暖备至,来年再战”。

春风化雨如德育,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中有很多老师正在积极的实践,有的老师每隔一周批阅学生的周记,有的老师常常在走道里留下和学生谈心的背影,还有老师课上妙语连珠课后和学生打成一片,说实话我真的很佩服,也能体会到其幸福与艰辛共存的感受。荀子有云:“不积硅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的,从每一次判断之前的聆听开始,从每一次对质疑精神的肯定开始,我们播种下一粒粒美德的种子,孩子们便能远离精致的利己主义,而成为有担当的青年,时光终会将其浇灌成挺拔、葱郁的大树,鼎立于我中华大地。


上海市奉贤中学 图书馆 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