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感情叫怀旧,有一种愿望叫刨根问底。对我这样的学生,自然想了解上海的种种往事,常听我家人讲起老上海,习惯了好的日子,貌似有点向往以前那些无忧无虑的生活。聊聊天,看看报纸,坐绿皮火车……
从《东岸纪事》里,找到了那么一些影子,当年上海滩的往事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每一个平凡的家庭,我的父母应该也不例外吧。
小说是一个人读的,引发了一些探究的愿望,于是和父母聊开,沿着小说中的脉络又听了不少故事。父亲本是个挺健谈的人,于是说起曾经的岁月、环境变迁、人生变革,故事一个接着一个,有艰辛、有快乐、有无奈、有感动,听来还是津津有味的。或许这部小说的内容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它成为了一把钥匙,能打开那段令长辈回味无穷的真实的历史往事。
正如夏商在小说的开篇所言:我以为写的是浦东的清明上河图,其实是一摞人生的流水账。事实上,谁没有这么一摞账本呢?读别人的故事,回味自己的故事,再联系一下相关的那些故事,感触良多,仿佛时光穿越,抑或岁月停滞。能留下一声叹息,很好了!
《东岸纪事》,让我想到孙犁先生的《白洋淀纪事》和汪曾祺先生的《大淖记事》。它们都充满了乡土的气息,是清新的风俗画卷。
《东岸纪事》之所以有这样的魅力,我想和它的作者的独特经历有很大关系。夏商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乡下人,同时他又在浦西有一段童年生活时光,所以这特殊的身份和经历就使他和一般的上海作家有了很大的不一样。特别是,夏商没有上大学的经历,他很早就进厂当了工人,又成了文学青年并进而走入文坛的。因此,他带着生活赋予他的“泥土”的气息。
这本书使我身临其境,虽然城市飞速发展,今非昔比,但依然能够想象得出当时老上海滩的氛围,同时也是一代代人的怀念啊!
阳光外国语学校 图书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