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心得 > 正文
神交古人,重塑自我——中华经典《搜神记》读后感
发布日期:2022-10-25    作者:上海市奉贤中学 高一(12)班 赵鲁哲   点击率:

 

作为志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搜神记》可以说是中华经典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暑期有机会得以一览全书,让我有了颇多的收获。本书不仅仅是志怪小说的典范,更是为后世的唐宋传奇、宋元话本以及明清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作者干宝向来对阴阳之术、占卜算卦之事就颇有兴趣,加之他出众的才干与平日里博览群书的积累,最终使得这部大作得以问世,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产。

《搜神记》里记载了许多引人入胜的神仙鬼怪故事,其撰述意在“明神道之不诬也”,借此表达对神仙鬼怪的存在深信不疑的思想。虽然这种观点在我看来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是借此让人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引发人们产生无限想象的同时也更能发人深省,催人向善,所以仍然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卷十一中,无论是《楚僚卧冰求鲤》还是《王祥孝母》《王延叩凌求鱼》,都凸显了为人的根本,一个“孝”字。三人的孝心都感动了上苍,使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同时也感化了后母原本的铁石心肠,让她们良心发现,对待继子就像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于自己的后母、继母尚且如此,为人子女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就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作为本书中所占篇幅最多的卷六,则主要以年代先后的顺序记述了从夏代以至于三国期间的各种妖孽怪异的事情。在干宝看来,世间万物所发生的变化,或许都是某种凶吉祸福产生的征兆,世人须以此为警醒。比如在《天雨草》中,记述了汉元帝永光年间天上落下大如弹丸之草的故事,意在隐喻“君主吝啬俸禄,信用衰微,贤人远去”。又如《龙现井中》一文中,描写了两条龙出现在井里,与《易传》中所记载的妖兆相印证,即有德行的人被迫害。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通过种种看似荒谬种违反常理的现象,作者意在警戒统治者应如何为政,从而引起他们的警惕。这不仅仅对时人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同样也有借鉴意义:为人要正直,为官要清廉。

除此之外,《搜神记》还传达了一种朴素的善恶报应观念。比如在《丁姑祠》中,丁姑由于受不了婆婆对她繁重劳作的虐待而自缢身亡。她死后化为神灵,同情人妇并免去他们九月九日的劳作。在化为人形渡船时,惩罚对她进行调戏的人,但使善待她的老翁不费吹灰之力,收获了上千条的鱼儿,满载而归。同样的,在《王祐与赵公明府参佐》一文中,病入膏肓大限将至的王祐因要与母亲诀别无力奉养而痛心入骨,掌管生死的鬼神怜悯感动,延长了他的寿命。

读完此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书中天马行空、极度丰富的想象力,言辞清峻、跌宕起伏的优美故事如余音绕梁般袅袅不绝。我想,在这个由神仙鬼怪构筑的世界里,我们不仅仅能够与古人相通,更能够重塑一个更好的自己。

 

奉贤中学 图书馆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