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是乔布斯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作者用两年多的时间,与乔布斯40多次的面对面倾谈,以及与乔布斯一百多个家庭成员、朋友、竞争对手、同事的不受限的采访,造就了这本独家传记。这本书乔布斯承诺对艾萨克森不干涉其自传内容,鼓励他说实话。艾萨克森撰写的近600页文字也为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乔布斯。
这本书是2011年出的,现在才看,想来有点恨晚,苹果产业早年的崛起和靠着不断创新赢得市场,最后打造一支优质的品牌。这其中的发展历史和乔布斯的领导力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这本书之前,对乔布斯的理解还是停留在他是苹果的创始人之一,他发明了很多伟大的产品,最后他在和癌症的斗争中死去,我对它的理解还是太片面了。
“致疯狂的人。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寻常事物。他们推动人类向前迈进。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这是乔布斯在《非同凡响》的商业广告中的一段话,也是我在这书中最喜欢的一段话。
书的开头介绍的是它的童年。乔布斯是被领养的环境中长大,虽被领养,但他也接受良好的教育。他生活在硅谷,在这里他很容易就接触到惠普的工程师,认识到很多电子器件。他对这一切充满了惊奇,经常在这里询问些各种他感兴趣东西。我想是这份好奇心和他那份肯专研的劲,帮助他在电子元件学习和掌握上领先了同龄孩子中的大多数。
他的成长,他坚定认为环境比天赋更重要。他的父亲曾告诉他,把柜子和栅栏的背面制做好,也十分重要,尽管这些地方人们看不到。“他喜欢追求完美,即使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他也会很关心。”乔布斯说。我想也就是这个精神影响到了后来的苹果产品,他力求完美,宁愿提高成本,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对其工艺也必须尽心尽力。他说他的父亲曾经教导过他,追求完美意味着,即便是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对其工艺也必须尽心尽力,乔布斯将这一理念应用到了苹果Ⅱ的内部电池板布局上,他否决了最初的设计,理由是其中的线路不够直。
大多数人对他的这种执着不理解,不过他对于产品外观和性能的苛刻,显而易见地获得了广泛认可,这也源自于始终坚持自我。
在书中,乔布斯身上最吸引到我的是他有一种现实扭曲力场,这也是乔布斯能作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在带一个团队的重要优势。他从早期苹果公司的建立寻找人才,拉来投资,到苹果团队一周工作90个小时,超额完成每周的工作量并乐此不疲。这种现实扭曲力场是充满力量的,它让乔布斯激励自己的团队,在掌握的资源远不及施乐及IBM的情况下,改变了计算机产业的进程,那是一种自我现实的扭曲,“这让你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他没有意识到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能找到别人发现不到的联系。他会用他极好的口才,活跃的思维,紧盯人的眼睛,让人相信他们能做到本以为不可能的事,甚至促使他们做的更好。“当你拥有真正优秀的人才时,你不必对他们太过纵容,你期待他们做出好成绩,就能让他们做出好成绩。”
乔布斯,他尽一切可能做出完美的产品,追求细节,他专注的时候眼睛像激光一样。在微软的Zune和苹果的iPod比拼中,Zune成为了微软的败笔,而苹果iPod创造了历史,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其中,我想是因为微软公司的人并不像乔布斯和他的团队这样热爱音乐和艺术。他们赢了,是因为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他们做iPod是为了自己。”当你真正为自己、为好朋友或家人做一些事时,你就不会轻易放弃。但如果你不热爱这件事,那么你就不会多走一步,也不情愿在周末加班,只会安于现状。”这使我明白,只有当你没有功利心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才能做到全神贯注。作为一名高中生,当读到这一段话时,我的内心产生触动,因为我自己也深有感触,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也曾把学习当做苦痛,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学习之路走走停停,但在我明白了其中的一份乐趣后,去实践,去感悟,去探索的时候,我发现我已在不知不觉间走了很远很远。
乔布斯知道他不会被作为礼貌文雅的典范而载入历史,但我想我更喜欢这样的乔布斯,他是那样的真实,他与所有成功人士一样拥有着永不言弃、越挫越勇、目标性强、专注、热爱的精神,但同时他缺点明显:独裁、暴躁、控制欲强等等,但这样一个真实的乔布斯在我看来才是最好的,也许也正是他性格里的与众不同,使苹果产品是在这个时代中也是那样的非同凡响!
最后,再次致敬乔布斯,以及那个伟大的时代。
奉贤区曙光中学图书馆 林中元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