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心得 > 正文
邂逅一场沟通,开启幸福之旅——《教育中的对话艺术》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9-09-20    作者:奉贤区南小文游校区 陈昕子   点击率:

“做一个会沟通的教师,开启幸福之旅。”这是《教育中的对话艺术》封面上的一段话。对一名教师来说,沟通是必备的基本技能。沟通的对象一般而言是他人,沟通技巧与艺术也是因人而异。而孙建锋老师在《教育中的对话艺术》一书中指出沟通对象不仅仅是人,还可以是自己和文本。他在本书中,从与学生对话的艺术、与教师对话的艺术、与文本对话的艺术、与自我对话的艺术四个方面,总结教育中的五十个个对话技巧,为一线教师实现有效沟通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和育人能力提供了范例。

与学生对话是一种给予。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是与学生进行一场场心灵对话。课堂上孩子说错话是常有的事。这时恰恰需要教师的正确引领,当课堂上学生出错尴尬时,老师走过去,蹲下来,仰视孩子,给予支持与鼓励。这时,语言仿佛可以触摸孩子,给予他力量。正如孙老师所说:给弱者尊严,给强者,给所有孩子世界眼睛,教师与学生对话就是这样简单。沉浸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可以感受老师给予的关怀与温暖学生扉就会被打开,学生就会感觉学习幸福快乐的,这样的对话既是一种生命相遇,又是一种精神相遇,会恒久地珍藏在学生中。

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是对人的尊重和呵护。对话,要蹲下,身和一起蹲下,身和一起蹲下,孩子成就了你中的明月。明月照亮了课堂,课堂美成了天堂。在第一辑《身和心一起蹲下》一文中,孙老师列举了自己的一堂创课。本课有三个教学环节构成:身心蹲下,开启对话——再次蹲下,诗意对话——身心俱蹲,生命对话。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老师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潺潺流进孩子的心,学生的田似干涸的花圃,饥渴地吸收着滋润着。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倾听,彼此敞扉,真诚肯定对方、赏识对方、悦纳对方。彼此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丰富多彩的生活意义曼妙丰盈的人生价值 享受对话教学流动生成的品位美。观孙老师的课,读其书,不由得从底里发出,课堂之美,美在智慧对话。恰恰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智慧对话,促进了师生生命成长

与教师对话是一种创意。孙老师以他某次现场创生为例。让我们明白师师对话艺术性在于不是玩弄瞬即消逝的惊愕,而是塑造一种对“不唯书”与“不跪着教书”长期起作用的典范,体现了情境的创设的魅力。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引发他们思考,在思辨中获得更大的乐趣。而这,恰恰是创课的价值。教师的每一种创意后面都是满腔热情。

与文本对话是一种“完成”。课文不同,文本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创造。孙老师认为每一次创造,都是一种“完成”。“完成”的魅力在于它隐含着思想创造及生命艺术的奥秘。它汹涌澎湃地冲击每一个教育人的灵魂深处,推动其生命的各个部分激荡起来,创造性地与文本对话。

与自我对话是一种“享有”。在孙老师看来,每个人除了言论、信仰、免于匮乏、免于恐惧这四种自由外,还享有“成为最佳”的自由。他为了享有这一自由,每次都实时“创课”。在这个“失信”的年代,创课能不彩排,不打埋伏,不参照“任何他者”,现场上原生态“处女课”实为难得。可是,正因为享有创课的自由,才使创课属于每个人,可没人能替我创课。这样创造的课才更温暖,更能打动人心。

“做一个会沟通的教师,开启幸福之旅。”孙老师紧贴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剖析对话的艺术,以鲜活的教育案例,亲身实践过的沟通智慧,使我在这个暑假享有了一次生命相遇,一场精神逢,督促我作为教育工作者,好好修炼对话艺术,使教育、使课堂成为师生的小美好。

南小文游校区 图书馆 顾琳玲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