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教师这一岗位已有一年的时间,这一年里,我无数次与孩子们进行交流、对话,无论是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还是课间的沟通教育,都让我发现了“对话”给孩子们带来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正面的、潜移默化的,如和风细雨般,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悄悄埋下一粒种子,只待一缕阳光,便可破土而出,而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塑造着一个个幼嫩的灵魂,平日里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这些幼苗的成长,推动着他们精神世界的发展与充实。
而读了《教育中的对话艺术》这本书后,我深感自己经验之不足。在此之前,我就像误入桃花源的渔人,在如何有效使用对话艺术这一方面,我如同走在黑暗的狭窄小路中,不知如何前行,直到读完这本书才豁然开朗,对于如何与学生对话有了更多的体悟,对于“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教育与对话艺术密不可分,师生之间的对话不仅仅是关乎学业成绩,更多的是促使孩子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思考,对自己的当下有所反思,而如何有效且温和地引导孩子,便要依托于对话艺术。
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例,《教育中的对话艺术》一书中提到的“享受一种对话教学人格平等的精神美”,正与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中的第71条建议“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以及第86条建议“对待学生要人性化”都不谋而合。在学生面前,教师不应该是法官,不应该是警察,更不应该是领导者,在人格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没有孰高孰低之分,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教师才会放下架子,没有多余的负担,真正融入到孩子中去。以人格平等的心态与孩子进行对话,才能发现更多问题,才能迅速找到问题出现的主因在哪里,才能找到更切合实际、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因为当一名教师真正明白双方人格之平等,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能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在教育孩子时从不横加指责而是耐心鼓励,才能真正学会倾听学生内心世界的呼喊,满足他们被尊重的需求。教师在面对这么多性格截然不同的孩子们时,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相信他们即便有各种显而易见的不足,但仍是有许多可取之处,要善于挖掘、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来鼓励他们取长补短,及时正视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在“相互尊重、相互倾听”的过程中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将人格平等的精神美寄托在对话艺术之中。
教育绝非一条踽踽独行之路,一本好书就如同一盏明灯,虽仅照亮方寸之地,但仍可温暖万千人心,给予以寄托,灌输以信念,支撑着他们探索缥缈前路,使星空触手可及,使理论变为实践运用,使众多满心迷惘的教师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南小文游部 图书馆 顾琳玲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