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佳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彩校园 > 正文
诚信——永不改变的生活准则
发布日期:2021-06-01    作者:南桥中学 七(4)班 顾依然   点击率:

生活的准则是什么?有人说就是吃饱穿暖,又有人说就是无愧于心。那么,生活的准则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诚信应该是永不改变的生活准则。

何谓“诚信”?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诚信是为政之法。古有商鞅不惜花五十两银子让人将立于南门的三丈之木搬至北门,并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而顺利颁布变法命令。区区一根木头本不需要花五十两银子雇人搬动,有人认为商鞅太傻,白白送人银子,殊不知商鞅所收获的价值,远远比五十两还要多的多。因为他收获了百姓的信任和尊敬,这样的长官又有谁不会去拥护呢?

诚信是交友之道。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才使他免遭祸殃。当时流传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是得不偿失的。

诚信更是立人之本。如果说每个人是一棵高大的树的话,那么诚信就好比是那树根。没有了树根给予的营养和支撑,再大的树叶无法立在天地之间。孔子曾说“信,民之本也”。意思是说“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最根本的东西都丢失了,那么他还将拿什么在人世间立足?还将拿什么在人世间生活呢?古代有商人因失信于渔夫而溺死在江中,现在亦有很多商家什么假药、三聚氰胺、地沟油等都是失信于顾客的表现,而等待他们的结果罚款治罪不算,有的还公司倒闭,赔得自己倾家荡产。可见,诚信的确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细细想来,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我也曾经失信于人,也因失信而尝到心酸的滋味。

小学时,我的好朋友问我借一本书,我满口地答应了明天给她。结果到了家忙着做作业、看电视,压根都没有想起那事。直到第二天才在朋友提起后才想起,虽然我连连道歉,但我还是看到了她的不悦。我保证明天一定带,可是到了明天,我却依然没有兑现我的诺言,朋友也没有说什么,但从此却对我疏远了很多。不愿意和我一起玩,甚至有一次上课,我忘记带字典向她借用时,她竟然拒绝了我。

我百思不得其解,终于在其他同学嘴里知道了我的失信让朋友觉得我是一个不值得交往的人,所以不愿意和我做朋友。这时我才深深地明白我的错误所在。后来在我的诚恳的道歉,并且郑重地将书交到她手里后,朋友才算是原谅了我,但却说了一句我印象深刻的话“以后,说话一定要算话!不然你不是我的朋友!”我惭愧不已,从此“诚信”一直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诚信是一块干净的白布,擦亮你人生的镜台,让你常常自省;诚信是草丛中的花,点缀你美丽的人生;诚信更是黑夜里的北斗星,指引我们正确的道路。让我们牢记这永不改变的生活的准则——诚信吧,做一个真正的生活的强者。


南桥中学图书馆  许建华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