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改变,在这里悄悄发生
发布日期:2024-10-30    作者: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裴磊   点击率:

摘要:真学习、真问题、真发生,一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正在静悄悄地发生——项目化学习,一座通向未来的桥梁,让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让学生获得学习动力、激情和成长。奉教院附小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通过顶层设计,围绕“红色之光,工匠之光”主题,统整课程内容,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的视角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跨学科学习的要求,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体验中了解家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孩子们保护家乡,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学习。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项目化学习;学习方式;家乡情怀;


在课程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教育教学中的三个变化:一是活动主题变了,从关注学科知识走向关注生活体验、关注社会生活。于是,我们就有了“红色之光,工匠之光”的主题;二是学科领域变了,从单科教学到跨学科融合,体现了教学活动由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变;三是学习方式变了,不再是刷题练习,而是立足于真实情境,以任务学习为驱动,以自主探究为路径的项目学习设计,让学习真实发生。

一、因地制宜选择课程内容

当看到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红色之光,工匠之光”主题时,我的眼前一亮,这样主题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是一堂必修的课程。“红色之光”这是一种信仰之光,是赓续红色血脉、体会精神传承、凝聚奋进力量的教育主题;而“工匠之光”那是一种大国之光,可以说,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也是照亮制造强国之梦之精神,值得我们带着学生共同去追求。

可真的要落实到项目化学习设计,我们却又不知道如何下手,什么样的活动内容适合三年级的学生呢?红色之光,工匠之光,孩子们如何传承与践行呢?如何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又如何设置驱动性问题?驱动性问题、真实情境、任务学习、成果展示,这些概念不断地在我的脑中呈现。经过不断的思考,“家乡”这个词突然跳到了我的眼前,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我们谱写了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篇章,我们的家乡——奉贤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了解家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孩子们保护家乡,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学习,我们三年级组开展了“家乡发展霞起快”项目化学习活动。

二、问题驱动激发学习兴趣

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化学习设计,能让真实的学习自然发生。在项目化学习中,孩子们将成为情境的主人,同时,赋予挑战性任务,驱动他们的探索欲,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可是,红色之光的话题让我有点苦恼,爱国、爱社会……似乎很遥远,又似乎只是一个口号,如此高位的目标我们该如何践行呢?孩子们如何走出教室,为自己的周边做出一番贡献呢?我查阅资料寻找切入点,发现了身边的热门话题,于是决定让孩子们进行探索5号线地铁的规划,为贤城出力。

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化学习中的核心和灵魂,要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我将“如何改善奉贤人民未来的出行方式?”这一问题作为驱动,让孩子们对身边既熟悉又充满了未知的交通工具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探究,孩子们认为在没有开通地铁前,奉贤居民去市区的出行方式主要是自己开车或者乘公共汽车为主。从过去的轮船摆渡,到现在的跨江大桥以及跨江隧道,虽然交通路线增加了,但是遇到前往市区的出行高峰期时,道路还是十分拥堵的,给人们带来了不少困扰。

随着上海地铁5号线延伸线的建成与开通,人们出行的困扰得到了很大的解决。学生们各自发表了自己对于地铁的初印象,在地铁初探讨中,孩子们爆发了很多问题:地铁为什么开这么快?地铁是怎么转弯的?地铁工作人员有哪些岗位?地铁是有两个司机吗?带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了解了地铁5号线奉贤延伸段的开通时间、标志色、5号线的全长、站点结构等等相关知识。

三、贴近生活培养探究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口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创意、新的发现、新的问题。虽然地铁5号线给奉贤人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奉贤这么大,很多地方的老百姓依然乘不到地铁,还得靠自己开车和乘公共汽车去其它地方,如果地铁线路能更长,能有更多的站点,那该多好了啊!于是小小设计师们,开始对奉贤未来的地铁路线进行了规划。这还不够,有几位同学根据奉贤区段各个站点的位置、特色风貌,实地调研,绘制了一份乘坐5号线游奉贤新城的手绘地图。

经历了这样的一段地铁探索之旅后,孩子们对地铁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家乡的未来规划也提出了自己想法,相信有了他们,奉贤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每一次学习和探索,都是一段快乐的旅程,每一个主题的实践,都是一个幸福的故事。相信在综合实践课程的项目化学习中,孩子们对奉贤了解更深、对奉贤未来的发展充满着更美的期待,也会更好的发奋学习,学成为家乡作更好贡献。愿我们行走在四季的轮回中,捕捉课程中的精彩瞬间,陪伴孩子们慢慢生长,未来,我们还有更多改变……



奉教院附小 图书馆 朱雅芸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