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普通的红纸能撕成什么?
当我带着大大的疑问来到南桥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采访了撕纸非遗传承人何玉玮老师,参观过何老师的工作室之后,这个疑问有了生动的解答。
一进入工作室,就看见一排排高低错落有致的书籍,在书架旁边摆放着许多金光闪闪的奖状和奖牌,接着便是满墙的撕纸作品了,有威风凌凌的吉普车造型、颇具年代感的大众汽车、精致的虞姬脸谱等,这些作品惟妙惟肖,形态逼真,无不展示着何老师高超的撕纸造诣。
正在惊叹之时,戴着黑框眼镜、双眼炯炯有神的何老师热情开讲。“撕纸的题材正从传统慢慢走向新颖,在力求传承的同时也在与时代接轨,进行传承和发展。撕纸不仅有趣,还可以赋予撕纸作品多彩的生命。”我能明显感受到,何老师讲到撕纸艺术,双眼似乎在发光。
何老师一边介绍撕纸的文化,一边灵巧地转动着手指,不一会儿,一个漂亮的窗花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都瞪大了双眼,惊奇地观察着作品是怎么撕的,不少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亲自上阵体验一番。
何老师显然看出了我们的渴望,早已为我们每人准备好了红色的生宣纸。“来吧,跟着我一起撕。”只见他左手负责控制纸的角度,右手负责固定,手指间形成一个类似剪刀的结构。先把纸对折两次,接着撕出一只兔耳朵。我们急忙跟着学,没想到我们有的撕破了纸、有的撕出了歪歪扭扭的线条、有的撕出了坑坑洼洼的兔耳朵,还有的同学在旁边抓耳挠腮,不知道该怎么办。
到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还是小瞧了“撕纸”。不少同学开始央求何老师慢一点,何老师笑着说:“同学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练习撕纸已有二十余年,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才练就了如今的手艺。所以如果你们想要撕出漂亮的作品,就一定要坚持练习,不能半途而废。”
在许多次的尝试下,我终于撕成功了。这是一只红彤彤的圆脸小兔子,它头上有一撮毛茸茸的冲天刘海,脖子上有一只可爱的蝴蝶结,它正裂开嘴朝我们笑着。那小红兔仿佛在对我说:“新年大吉大利”。
小小红纸,大大乾坤,行走在指尖艺术中,我为奉贤有这样的非遗文化感到非常骄傲,为执着守护着本土文化的非遗传承人感到由衷敬佩!
现在,这只兔子被我放在一只玻璃盒里永久的保存着。我很喜欢这只玻璃盒子,因为它不仅仅只是放着我喜爱的小红兔,更是盛放着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撕纸,它值得我永久珍藏,我也一定会为保护和传承中国非遗文化而努力和坚持。
指导老师:孟丽丽
青溪中学 图书馆 薛曌一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