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佳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彩校园 > 正文
春日实践行:触摸文化脉络的旅程
发布日期:2025-06-26    作者:上海市奉贤区青溪中学年级 六年级2班 赵沛文   点击率:

当大巴车碾过最后一片春日的油菜花田,车窗上还凝着清晨的露珠,混着泥土的芬芳。这场特别的行程,让我在草木萌发的季节,读懂了课堂外的生动答卷。


第一站:奉贤言子书院·寻踪儒学之光

踏入言子书院,汉白玉的言子雕像便映入眼帘。他面容和蔼,眼神盛满智慧与温和,似在微笑着领我们穿越千年时光。

书院以白色大理石为骨,南北主轴线串联起礼仪广场、见贤前庭、思齐水院、贤人厅。空间层层递进间,仿佛能看见言子在此讲学布道、传播儒学的身影。春日暖阳掠过白色廊柱,光影在青砖上织就斑驳诗行,更显庄重与静谧。

最难忘的是非遗拓印体验。六艺图案在石版上静默千年,当宣纸覆上、墨刷轻扫,“礼、乐、射、御、书、数”的纹路便在指间洇开——这是与千年文化的温柔触碰。


第二站:淳之博物馆·对话瓷韵匠心

走进淳之博物馆,橱窗里的青瓷首先攫住目光。温润釉色泛着青玉光泽,似将春日湖水凝练成器。而镇馆之宝“吉尼斯全球最大青花瓷碗”更是震撼:碗身绘满缠枝莲纹,蓝白相衬间流淌着东方美学的磅礴与细腻。

最富趣味的是陶艺互动。围上围裙,陶泥在掌心揉捻成型:有人在转盘上转出歪歪扭扭的小花碗,有人雕出带镂空花纹的茶杯,还有人捏出圆头圆脑的陶兔子。当午后阳光掠过工作台,这些带着手温的器物仿佛穿越时光——千年前的匠人,是否也曾在这样的光阴里,用指尖赋予泥土以灵魂?


夕阳为大巴镀上金边时,我们踏上归程。这次实践不是简单的观光,而是一次文化的“触摸”:在书院石阶上踩过儒学的回响,在瓷泥肌理中摸到匠人的心跳。当课本里的“六艺”“青花瓷”化作可触可感的温度,我们才真正读懂:文明不是陈列在书页间的符号,而是流淌在自然与人文血脉里的永恒共鸣。


指导老师:杨敏梅

奉贤区青溪中学 图书馆 薛曌一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