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彩校园 > 正文
心有学生 哪里都是课堂——致母亲大人的信
发布日期:2020-05-15    作者:南小党员 陈昕子   点击率:
 

敬爱的老陶:

    展信安!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称呼你,请原谅。祝贺你于二月的最后一天圆满完成了三十六年的教学任务。你小小的身躯纹丝不动地伫立于讲台前,一晃已过三十六年。看你如今依然精神抖擞地奋战在教学一线,回顾这段时日,甚为感慨。

今冬,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裹挟着巨大的力量摧毁了千万家庭,波及了各行各业。我们倾举国之力顽强抵抗。无数壮士满怀撕裂阴翳的斗志,义无返顾奔赴前线。他们忘乎所以地奋战,像夜空中闪烁的星。倏忽间,一些“星”悄然陨落,却把黑暗撕了道口子,光明瞬间倾泻而下。他们值得我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而身边,更多的是像你我这样竭尽所能不给国家添麻烦的普通人。万幸,万物复苏的季节来了。如今,宽阔的道路两侧有别样的风情,积“雪”未化,银装素裹尚残留,枝叶随风抖动,为整座城市染上星星点点的绿意。而战“疫”仍在继续。

32,上海正式开启线上教学,踩着二月的尾巴退休的你这时本该享受闲适的自由生活。可由于教学的需要,你毅然奋斗在工作岗位上。自215日起,你每天早上8:30准时守在电视机前学习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课程,边看边担忧:“这可怎么弄?”,手却迅速拿起手机把课录下来,之后反复观看琢磨。学校确定“钉钉”为师生互动平台后,你忧心忡忡,整日拿着手机研究软件,或和同事探讨,或网上查资料,或问我。你边感叹记性一天不如一天,边用笔记下操作要点。床头、书房、电视柜上随处可见你信手搁置的笔。班内的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手机电脑一窍不通,对线上学习束手无策,作为班主任,你边学边教他们软件使用方法。接二连三不断歇的“滴滴”声让你经常顾不上吃饭。文字、语音、视频多管齐下,你耐心地一步步指导家长进行操作。光是让所有学生家长入群,你就教了两三天。而这只是开始。之后,备课、改作业、上课、研讨令你像陀螺一般转个不停。夜晚十点、十一点,举着手机,眯缝着眼,把眼镜架于额前,挑灯夜战的你,是家里亮丽的风景线。你承受着老花近视的双重折磨,学生难易辨认的字迹,颠三倒四的作业照片也时刻考验着你。可你依然不厌其烦地批改着。

每一课,你都要备两遍,自己提前备好,等网站上有了第二天的录像课,你看后再备一遍。长期的伏案工作,使你的颈椎病越发严重,肩痛也愈发频繁。有一次,看你边捂着药包边看第二天的微课,我实在忍不住了,劝道:“你这样身体哪吃得消,你都退休了,没有考评了。”而你总是笑而不语。我知道你习惯了,无论身处何地,你始终兢兢业业,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容一丝疏忽,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你直播的声音是家里的闹铃。当隔着两道门,听见你的声音时,我就能准确知晓时间了。趁你直播完喝水润嗓时,我忍不住劝你:“隔着几堵墙都能听到了,声音轻一点,他们能听到的”。你笑而不语。我知道你习惯了,即使直播,你也仿佛身处教室,面对三十多名学生。你想让他们能听清楚点,听得再清楚点。你的声音透过墙,传到了我心里,你的声音通过光缆,传到学生的心里,你的目光穿过屏幕,射到学生的心上。你不知道,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声音里悄悄袭来,让我们精神抖擞,驱使我们不断追寻目标。你不知道,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流露,抚平焦虑与不安。

课前备课,批改作业,和同事研讨是你的日常;通红肿胀的眼,微驼佝偻的背,沙哑的喉咙是你的常态。一份份详尽的笔记,一本本写满字的课本,一支支墨水耗尽的笔“入侵”了你的退休生活。而你显然并无怨言。如果不是爱,哪来这份忱忱护佑之心?如果不是爱,哪来这份谆谆教诲之意?如果不是爱,哪来这份孜孜工作之举?心有学生,哪里都是课堂。

“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壮志豪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固然令人折服,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热忱,“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的教育情怀,亦令人动容。

今朝,80后,90后的我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必将捧着赤诚的心,接过你们手中的棒,让这份力量继续传递。

窗外阳光正好,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心底。

敬祝:

身体安康,万事顺遂!

女儿昕子恭呈

2020320

南小图书馆 顾琳玲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