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勃发,却因猝不及防的疫情,席卷了整座城市,使得我们不得不停下了脚步。宅家的我,虽然欣赏不到桃红柳绿,但身边多了许多大白小蓝,不能尽享阳光,却有人间温情。
“X号,下楼做核酸了,带好手机和钥匙!”“X号X室,下楼拿菜了!”近一个月来,这熟悉的声音总在我耳边环绕。起初对于这个声音我很反感,可后来渐渐地觉得这声音亲切又熟悉。
这声音来自一位我不曾相识的叔叔,他是我们小区的一位热心居民,我不清楚他长什么样,也不知道他姓啥名什么,但是我知道他和其他大白小蓝一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爸爸妈妈告诉我,自从小区封闭管理开始,他就主动加入小区志愿者队伍,从早到晚,日复一日,从不间断。记得有一次下楼做核酸,他一看到我,就亲切地说:“弟弟,是不是要上网课?赶紧跟我到前面去吧!”在等候间隙,听到一位居民问他:“你们做志愿者这么辛苦,有什么好处么?给点补贴么?”刚刚还是那么温和的他,顿时语气变了:“我做志愿者是想为民服务,为当前的困难尽点力,如果想着补贴福利,那就变味了,意义就不同了。”我被叔叔的话语感动了,虽然隔着防护面罩,看不清脸,可是这声音,这话语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作为孩子,我出不了这么大的力,但是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懂得遵守防疫规定,我能做到的就是配合不添乱。所以,从那以后,我不再是听到他的叫声才慢吞吞地起床了,而是调好闹钟早早起来,远远的听到叔叔的叫喊声时,我就会喊爸爸妈妈赶紧准备好,一到我们赶紧下楼,这样大家就能早点结束休息了。
这熟悉的声音,如同暖阳,为人们带来了春的温暖;这陌生的人,如同画师,为春天添上了最亮眼的色彩。
指导老师:朱文妹
南桥小学文游图书馆顾琳玲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