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菜鸟,百般碰壁
2022年留有盛夏余温的9月,我作为一名特教教师迈入惠敏学校,并正式开始了我的巡回指导之路。以前在试卷中出现的试题都化成具象化的案例呈现在眼前,甚至有时需要从现象中自行寻找题目并作答。在前往泰日学校巡回指导时,发现资源教室的利用不充分、课表未上墙、教学具凌乱且利用率不高、学生在资源教室中接受学习时干扰因素较多、功能分区不明显、氛围营造不足等问题。可是资源教室建设在我的脑海中仅仅是零散的理论知识,如何能够将这些碎片化的理论信息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呢?
一次提升,万千启发
一、给别人一瓢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1.自身学习。结合泰日学校资源教室建设中的问题,如功能分区不明显,参考《资源教室建设方案与课程指导》《资源教室课程建设与实施》等书籍,学习功能分区划分依据以及具体资源教室功能划分案例,清楚认识到功能区选择的依据、划分功能区的方式、功能区空间大小、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均需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泰日学校资源教室实际场地,以及现有的资源教室物品,利用海绵垫划分运动区,将运动设施进行合理摆放,符合行进逻辑(路线);利用置物架划分个训区域,保证区域安静,不易被干扰;利用图书架和地毯划分阅读区,为学生提供阅读和放松的区域;考虑多媒体已固定的情况,根据学校随班就读学生人数布置桌椅,将集体课区域设置在多媒体前1.5—2米的距离,保证适宜的师生间互动距离以及清晰的多媒体显示等等。
2.专家指导 。在奉贤区融合教育环境建设和优化系列指导活动中,杨晓青设计师分享了宝山区顾村中心校无障碍环境建设案例,他强调创设无障碍环境要尊重学校自身办学理念,刘鲲以《学校融合教育氛围创设和内涵发展》建议从校园融合氛围创设、课堂融合支持提供、师生观念革新等方面创设融合校园氛围。结合专家指导建议,与中心巡回指导教师前辈交流学习,强调资源教室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其日后的实用性,并结合学校特色,体现自身的融合教育理念。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经过多次线下交流以及现场指导,并参与资源教室重建过程,泰日学校资源教室完成了重建。
1.物理环境。用置物架、地毯等划分资源教室,形成展示区、个训区、运动区、团课区、阅读区、音乐区6个区域,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受到的干扰降低;行进路线科学合理化,实现无障碍;教学具进行整理陈列,分类归纳,并配备标签说明,实现使用上的便利;资源教室上课教师、课表、制度上墙。
2.人文环境。学生作品陈列,提升学生成就感;增添暖心标语、温馨提示、向上格言,增加教育温度;增设学校“菊花节”相关的装饰,将学校办学理念、活动宗旨等与融合教育理念中的悦纳、包容相结合。
3.课程调整。结合学校特色活动“菊花节”,将资源教室的课程与学校特色相结合,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资源教室课程计划;根据随班就读学生个人需求、家长期望、科任教师情况反馈以及随班就读学生后续发展需求,结合社会适应和语数学业评估情况,完成资源教室课程设计。
不会做“室内设计”的特教老师不是好巡回指导老师
在本次实践中,泰日学校资源教室空间布局得以优化,契合学校自闭症学生注意力缺陷的问题,功能区之间进行间隔,帮助学生能够在进行不同学习任务时降低学生的干扰性。多功能区构建,形成满足多元需求、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共享空间。资源教室课程计划及课表的制定,帮助教师明晰授课的节奏和总体方向,做到心中有底,同时资源教学具的整理与说明,也为教师授课提供了帮助。与学校特色相结合,做到普适性的同时具有个人特色,形成自身融合环境创设的样式。
但是,在本次资源教室建设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随班就读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在进行随班就读学生特需课程建设与运作时对资源教师的专业要求较高,并且资源教师在该过程中需投入较大的时间和精力,而资源教师往往承担学科教学工作,容易产生矛盾,特需课程的实施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惠敏学校 图书馆 张林钦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