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浅谈实用数学课堂中教学环节的设计
发布日期:2018-04-12    作者: 惠敏学校 慕蓉   点击率: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师的愿望,每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着从各个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试从从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入手,探索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提高 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殊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如何提高辅读学校实用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而不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这是落实教学目标,上好每一堂课的重要保证。下面就如何有效设计教学环节落实课堂教学目标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认真备课,提炼出有效的教学目标

备课是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调整、导向、控制作用。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首先要熟悉和理解实用数学学科的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吃透教材,明晰教材的知识脉络、逻辑结构及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特殊学生的学情和不同的能力层次,明确本节课的三维分层目标。设计科学的、合理的、能够适应不同儿童学习水平和发展需要的教学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会影响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例如我班的张嘉若,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远远落后于班中其他学生,不能完成和其他学生一样的的目标,因此在给他的目标制定中, 比其他同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少,要求低。

2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性目标

我国的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习惯的培养在他们的学习当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注重把思考的习惯、观察的习惯、书写的习惯等贯穿于每天的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认识立体图形的面中,要他们养成有序观察的习惯,或从上往下观察,或从左往右观察等。

3要体现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不同的目标要

由于班级中有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进行教学时,统一的教学目标是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对学生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别,将教学进行分组,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之中。如“2-5的乘法”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乘法运算,在目标的制定中轻度的同学独立运算,中度的同学查找口诀表求答案,而重度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使用计算器辅助计算就行。

二、巧设环节,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影响学习的情景因素分析,浓厚的兴趣对学生学习、理解知识、激发学习动机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直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我们的实用数学教学,只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就能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开展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归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学习中呢?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注重有效导入,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一堂课头开的好不好,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关键。导入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例如: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认识正方体一课时,结合内容,我设计了图形捉迷藏游戏,先让学生看到正方体的一个面——正方形,复习旧知,又让学生摸一摸藏在布袋中的部分,感知与正方形的不同——是一个立体图形,当我从布袋中拿出正方体时,同学们充满了好奇,想要进一步探究认识这个新图形。这样的精心构思,巧妙而有效的导入,能使学生聚焦课堂,并能引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唤起强烈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所以设计出好的导入方式,是为课堂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注重创设情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从而获得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技能。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要求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所学能够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单元时,我创设了《点餐》为主题的情境,让学生模拟生活中外出就餐,试着选择自己喜欢的餐点,看清标价,然后排队点餐,跟服务员正确表述自己要点的餐点,付合适的人民币,取餐等一系列过程,学生通过这些实践体验,学会了如何将人民币的计算与使用技能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在情境中体会了数学的作用,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3、注重真实体验,启发式建构数字关系

学生是通过活动,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字关系的,学生学习数学重要的是自己的真实体验。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注意贯彻启发式原则,有计划地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边活动,边动脑进行综合、比较、逐步得出要学的新的法则或结论。如在学习“厘米的认识”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线段的长度,我先提出要求,让学生操作。在发现问题时,我再一次提出要求,一边说一边请同学操作,直到他们对正确的方法有切实的体验。这样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这远比给以“现成的”数学来的有效。

三、巩固练习,促进三维分层目标实现

课堂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课堂练习要结合新授的知识,典型且少而精,既能够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巩固新知。从学生认知的特点、认知的角度出发,设置好环节让学生一步步想或引导学生想,让学生说、让学生做、让学生小组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互动进行讲评,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步骤、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题的方法及规律是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体会、感悟出来的,不是靠别人告诉的。这也进一步说明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

总之,落实好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是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核心问题;把握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已任,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从多种角度促进三维目标、“分层目标”的实现,让每一堂课变得有效率,让不同能力水平的智障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惠敏学校  图书馆   翁惠英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